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中心

【节气养生】谷雨养生指南,护心养阳正当时,穴位饮食双调护

时间:2025-04-21 17:11   作者:小编 点击:

“杨花柳絮随风舞,雨生百谷夏将至。”每年419日至21日,当太阳到达黄经 30°时,我们迎来春季最后一个节气—谷雨。此时降水明显增多,田中的秧苗初插、作物新种,最需要雨水的滋润,故有 “春雨贵如油”之说。从中医养生角度而言,谷雨时节气候特点是湿气渐盛、阳气升发,人体容易出现湿热困脾、心阳不展等问题,正是护心养阳、健脾祛湿、调和阴阳的关键时期。

一、谷雨时节的养生核心:顺应阳气升发之势

中医认为,谷雨处于春夏之交,自然界阳气呈浮越外散 之势,人体新陈代谢也随之旺盛。此时若养护不当,易出现心悸气短、困倦乏力、食欲不振等情况。《黄帝内经》强调 春夏养阳”,此时养生重点在于:

护心养阳:心为 君主之官,主血脉、藏神明。阳气升发过度易扰动心神,而心气不足则会导致血脉不畅,需保持心神宁静,养护心阳。

健脾祛湿:谷雨湿气渐重,脾喜燥恶湿,湿邪困脾会导致运化失常,出现腹胀、便溏、舌苔厚腻等问题,需增强脾胃运化能力。

调和阴阳:在阳气外浮的同时,注意顾护体内阴液,避免因气候干燥与湿气交杂导致的阴阳失衡。

QQ浏览器截图20250421165428.png

二、穴位按摩:经络调理护健康

通过刺激特定穴位,可疏通经络、调和气血,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。推荐以下四大养生穴位:

(一)内关穴 —— 护心安神要穴

定位: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
功效:按摩内关穴可调节心率、缓解胸闷心悸,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,同时能宁心安神,改善失眠、焦虑。

手法: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,顺时针环形按揉,每次1-2 分钟,以局部酸胀感为度。

(二)心俞穴 —— 养心护阳关键

定位:背部第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 寸。

效果:心俞穴是心之背俞穴,直接作用于心脏,可疏通心脉、补益心气,缓解心慌、气短、健忘等情况。

手法:双手握拳,用掌指关节按压心俞穴,或用艾灸条温和灸5-10 分钟,每日次。

(三)风池穴 —— 祛风除湿妙处

定位:枕骨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,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。

效果:风池为风邪出入之门户,按摩此穴可疏散风邪、清利头目,对头痛、眩晕、颈肩不适及外感风寒有良好调理作用。

手法:双手拇指抵住风池穴,其余四指抱头,拇指环形按揉,配合轻抬头部,增强效果。

(四)合谷穴 —— 解表清热能手

定位:手背第1掌骨间,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

功效:合谷为大肠经原穴,能清热解表、止痛通络,可缓解谷雨时节常见的咽喉肿痛、牙痛、感冒发热等情况。

手法:拇指与食指对捏合谷穴,用力按压并揉动,孕妇慎用。

三、饮食调养:健脾利湿护阴阳

谷雨饮食需遵循 "温补为主、养心护阳、调和阴阳、健脾利湿原则,推荐以下两款经典食疗方:

(一)薏米红枣粥 —— 滋阴养血护心阳

食材:薏米50 克,红枣枚,小米100 克,红糖适量。

做法:薏米提前浸泡 小时,与小米、红枣同煮成粥,出锅前加红糖调味。

薏米性平味甘,归脾、胃、肺经,能健脾利湿、清热排脓;红枣养血安神、补中益气;小米养胃和中。三者搭配,既补心脾之气血,又祛体内之湿邪,适合谷雨时节气血不足、湿气较重人群。

(二)陈皮茯苓谷雨茶 —— 健脾清热祛湿妙饮

食材:陈皮克,茯苓10 克,绿茶克(可选)。

做法:茯苓研成粗末,与陈皮一同煮沸,加入绿茶焖泡分钟即可。

陈皮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,茯苓利水渗湿、健脾宁心,绿茶清热解暑。此茶可化解脾胃湿浊,改善腹胀纳呆,同时提振精神,适合工作繁忙、久坐湿盛人群。


四、谷雨养生小贴士

起居有常:顺应阳气升发,适当早睡早起,保证7-8 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耗伤阳气。

适度运动:选择温和的运动如散步、瑜伽、八段锦,以微汗为宜,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。

情志调摄: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暴怒抑郁,可通过听音乐、赏花等方式怡情养性。

饮食禁忌:少吃生冷油腻、辛辣刺激食物,如冰饮、油炸食品、辣椒等,以免加重脾胃负担。

谷雨时节,让我们顺应自然节律,通过穴位按摩与饮食调养双管齐下,护心阳、健脾胃、调阴阳,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,筑牢健康防线。


推荐产品
相关内容
about us
公司地址:山东省滕州市益康大道腾飞路口南东侧1号院
公司电话:400-1850-118
公司邮箱:shandongguzhiteng@163.com
版权所有:山东古之滕药业有限公司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  技术支持:山东西橙科技